各教学院(部、中心):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进一步培养和激发我校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,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积极备战全国及全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学校决定举办第九届“挑战杯”ylg8099官方网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竞赛时间
2020年10月—2021年4月
二、参赛对象
2020年10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本(专)科生、硕士研究生。
三、参赛作品类别及选题要求
(一)科技发明制作
1.本项目主要是科技创新、发明创造,要求作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。具体分为两类:
科技制作A类: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
科技制作B类:制作投入较小,可以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。
(二)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
1.本项目主要是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前沿问题的探索和研究,要求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学术性。
2.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(专)科生。
(三)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
1.本项目选题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热点、焦点问题,要求具有较强的前瞻意义。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(含学术论文、调查报告)限定在哲学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、教育、管理六个领域。
2.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、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、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。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。
3.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,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,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。
四、作品申报
1.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。
2.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。申报个人作品的,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%以上的研究工作,作品鉴定证书、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,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;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,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,均须申报集体作品。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,原则上作者人数不能超过10人,指导老师人数最多不超过3人。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,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。
3.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(论文)、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、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(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)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。
五、比赛时间安排
(一)申报阶段(2020年10月—2020年11月)
1.各教学院(部、中心)按照竞赛通知要求,广泛动员、精心组织、积极参赛,组成专家指导组对学生申报项目进行立项指导并进行初审。根据要求遴选出参加校级竞赛的项目。
2.学生可登录“挑战杯”官网http://www.tiaozhanbei.net/,学习相关优秀作品,丰富参赛作品内涵。
3.请各教学院(部、中心)于2020年11月16日前将申报书纸质版(附件3)一式一份、盖章的统计表(附件4)和其他附件材料交至到创新创业学院104办公室,相应材料的电子版(命名格式为XX学院—“挑战杯”申报材料)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sc58683762@163.com。
(二)校级初赛阶段(2020年11月-2020年12月)
评审委员会组织对各教学院(部、中心)上报项目进行资格复审,并根据材料组织校级初赛,评选出部分项目进入校级终审决赛,并予以公示。
(三)培育阶段(2019年12月-2020年3月)
对入围校级终审决赛的项目对项目材料作进一步完善和充实。
(四)校级决赛阶段(2021年3月-2021年4月)
评审委员会组织校级决赛答辩,从校级初赛立项项目中遴选出校级决赛一、二、三等奖及优秀奖。
(五)省赛阶段(2021年4月)
根据省赛文件要求及分配给我校的名额,从校级决赛获奖项目中,按照比赛类别、名次与得分从高到低的原则,推荐项目参加省赛。对推荐参加省赛的项目,创新创业学院将持续进行跟踪指导。
六、工作要求
1.高度重视,加强领导。“挑战杯”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性竞赛,有效促进校内创新创业的积极主动性,各教学院(部、中心)应高度重视,加强领导,切实增强工作实效。
2.强化宣传,深入发动。各教学院(部、中心)要坚持育人宗旨,突出创新理念,发挥服务功能,精心组织安排
好“挑战杯”竞赛,使广大学生了解“挑战杯”,参与“挑战杯”。
联系人:熊依,方正军;联系方式:58682885,58683538。
附件:
1.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
2.ylg8099官方网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选办法
3.第九届“挑战杯”ylg8099官方网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
4.第九届“挑战杯”ylg8099官方网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统计表